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及遺傳變異、生理生化等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也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19世紀60年代,由于釀酒工業和蠶絲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對微生物的研究,促進了微生物學的興起。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Pasteue,L.1822-1895)通過多年的試驗證明酒、醋等釀造過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發酵,而不是發酵產生微生物,而且認為不同發酵是由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引起的,酒變酸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繁殖的結果,并提出科學的消毒方法。在研究蠶病、雞霍亂、炭疽病和狂犬病中, 證實了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所以公認為巴斯德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微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一群體形微小、單細胞或個體結構較為簡單的多細胞,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它們在生物分類系統中分別屬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與真菌界。包括細菌、放線菌、霉菌、酵母菌、螺旋體、立克次體、支厚體、病毒等。 微生物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1) 分類、鑒定。常利用光學顯微鏡 (一是將有機體懸浮在液中; 二是涂片的固定染色)觀察微生物的形態特征。 (2) 接種、分離、純化。 (3) 生長繁殖和生理生化反應的測定。20世紀以來,由于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同位素示蹤原子的運用,大大推動了對微生物的研究,促進了微生物學理論研究的迅速發展。 微生物學的主要內容有: (1) 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鑒定; (2) 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應、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規律。 (3) 研究微生物的生態、及微生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4) 研究微生物在農業、工業、環境保護、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應用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極為廣泛。所以微生物的活動與人們的生活及生產息息相關。有些微生物能引起人類和動植物的傳染性病害。 但大多數微生物對人與動植物是有益的或無害的。它們已廣泛被應用于工農業生產中。在應用上有的是直接利用其菌體,有的是利用其代謝產物或者代謝活動,有不少微生物已被用來加工或生產各種食品、 藥物、化工原料、生物制品、飼料、農藥等。微生物學既是應用性學科,又是基礎學科。微生物學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經常與分子生物學聯系在一起,在探討生命的本質,生物活動規律,生物起源與進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微生物結構簡單、生長繁殖迅速,易于培養及突變體應用的方便,使它們成為研究生物學中許多基本問題的良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