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染染料又稱納夫妥染料,是一種不溶性偶氮染料,是通過使重氮組分(色基)的重氮鹽和偶合組分(色酚)在纖維上反應,生成不溶性的偶氮染料,而使纖維著色。用冰染染料染色時,先用色酚打底,即色酚與纖維結合,然后再使重氮鹽和已與纖維結合的色酚反應,進行偶合,而生成不溶的偶氮染料。由于在偶合時,需要用冰冷卻至10℃以下,故稱為冰染染料。 早在1880年英國R.Hollidav將在β-萘酚染料堿性溶液中浸泡過(即打底后)的棉花纖維,放入重氮化的對硝基苯胺溶液中而顯色(鮮艷的紅色)。此后,這一染色法迅速普及。為了獲得較好的堅牢度,1912年以后開發了專門用于打底的打底劑2-羥基-3-甲酰苯胺(色酚AS) ,從而改善了耐光性及堅牢度,確立了偶氮染料的地位。1923年又開發了乙?;阴1桨?,彌補了所缺的黃色染料,此后蒽、芴氧、咔唑羥基酰胺及酞菁磺酰氨基吡唑啉酮等相繼問世,因而可以全色相染色,共約有30種打底劑,如色酚AS-D、 AS-E、AS-G、AS-GR、AS-LB、AS-OL、A S-PH等,其中多數具有2-羥基-3-甲酰苯胺(色酚AS)的基本結構。為了印染工業便于使用,而將色基制成穩定的重氮鹽,稱為色鹽,溶于水后即可用作顯色。根據偶合速度、牢度和色相等,色基大約有60余種(包括色基和色鹽),其中大多數是苯胺,如黃色基GC、橙色基 GC、紅色基B、大紅色G、藍色基RR等,但用作黑色者,以氨基二苯基胺類、二氨基二苯類和氨基偶氮苯為主。最近開發的對氨基苯?;桨奉惪捎米鲀灹嫉哪凸馑{色。作為打底的偶合組分也有許多種,大體分為β-萘酚和乙?;阴1桨奉悆纱箢?,也有建議采用苯基甲基吡唑酮和4-苯酰- 1-萘酚的。另外也有將各種色基的穩定重氮化合物與色酚混合在一起的混合制劑,可進一步簡化印染手續。 冰染染料的商品不是成品染料,而是色酚和色基兩類組分,但為印染工業便于使用,往往將色基制成色基重氮鹽的穩定形式,稱為色鹽,溶于水后即可作顯色用,可省去印染廠進行重氮化操作。 冰染染料色澤鮮艷,堅牢度好、色譜較齊全(但缺鮮艷的綠色),日曬和皂洗牢度較高,合成方法簡單,價格低廉,廣泛用于棉織物的印花和染色。50年代活性染料的出現,使冰染染料在棉纖維上的應用有所減少。